与台风赛跑 筑起一道道安全防线

2023-07-27 19:04:55 来源:东南网

26日,在漳州龙海区海门岛,渔船进入避风港停泊。 福建日报记者 王毅 摄

东南网7月27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福建日报通讯员)


(资料图)

26日,随着今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越行越近,全省各地都积极做好防台风工作。渔船归港、渔民上岸,景区关闭、游客疏散,作物抢收、应收尽收……与台风赛跑,筑起一道道安全防线,努力将台风可能带来的各项损失降到最低。

渔船归港 渔民上岸

26日下午3时许,随着台风逼近,泉州沿海一带风力逐渐增大。

记者驱车从泉州市区出发,沿着泉州沿海大通道,一路往北,来到惠安县崇武镇大岞村。

大岞村三面环海,拥有天然的避风港——崇武国家中心渔港。进入港区,记者看到,来自附近崇武海防所的多位民警正在巡逻。巡逻中,海防所的民警不时登上渔船,协助船主加固船只。

在港区,几位海防民警登上了一艘渔船,协助船主对船体进行加固,大家通力合作,系好缆绳,将船体牢牢固定住。船主张宗龙告诉记者,自己的船26日一大早就回港避风了,上午对船进行了初步加固。下午再次登船,对船体进行二次加固,以防不测。

民警郭志强告诉记者,7月25日接到台风预警后,海防所的民警活跃在港区一带,大家轮流值班,和当地村干部一起,指挥渔船有序进港,加固渔船,组织渔民和游客上岸。

记者了解到,崇武国家中心渔港港区的各项配套设施、安全防护设施一应俱全,最多能够停泊1500艘渔船。眼下,台风即将来临,这个国家中心渔港就成了众多渔船避风的好选择。截至记者发稿时,已有947艘渔船在港区内避风。

同样,记者在厦门高崎闽台中心渔港看到,渔船、游艇、台轮、客渡船、公务船等一字排开,回港避风。

高崎闽台中心渔港是厦门唯一的国家级中心渔港,也是厦门对台渔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基地、渔业防台风的重要平台。在历次防抗台风中,为厦、漳、泉、台湾渔船客轮进港避风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抛锚时,要注意首尾交叉,加固好缆绳、防止走锚;锚泊后,要关闭主机,切断电源、煤气,关闭海底阀,千万不要明火作业。”厦门市海洋发展局渔港渔船管理处高崎渔港监督长孙仁义轻声叮嘱刚刚停泊靠岸的渔民。

两天来,他带着同事在海上、陆地往返奔波,进行海陆巡查;不时和靠泊的渔民交流,反复交代广播里已经一再交代的安全事项;安排每一艘船舶的进港、登记泊位,根据船舶的不同类型安排不同的停泊区域。

渔船归港,渔民上岸,上岸的渔民都集中安置在避险中心的2楼,其中龙海渔民最多。在避险中心内,近3000平方米的避险大厅摆放着一排排靠背椅,可容纳约2000名周边渔民同时避险;大厅一侧还有近1000张木质卧榻,可供渔民休息;物资仓库里,雨衣、雨伞、探照灯、方便面、矿泉水等各类物资早已准备齐全。

景区关闭 游客疏散

26日上午10点,前两天还游人如织的东山岛南门湾,因为台风“杜苏芮”即将到来,已经没了往日的喧嚣。

“台风天气,景区关闭!台风天气,景区关闭!”在呼啸的海风中,悬挂在电线杆下的高音喇叭一直在重复播报台风预警。景区海堤沿线已经拉起了警戒线,景区门口有安保人员维持秩序,确保所有游客只出不进。

在南门湾景区夜市一条街,只见许多沿街商户已经关门停业,几家商户正抓紧用胶布和木板加固门窗、运离货品和设备,民宿的旅客也陆续办理退房,离开景区。

“今天中午12点之前,保证所有旅客都要退房。”“你们这个海鲜柜的玻璃要抓紧加固了。”“这里的广告牌要赶快拆除。”铜陵镇顶街社区的志愿者正挨家挨户地检查民宿的退房情况和商户的门窗加固情况,确保中午12时之前,南门湾景区沿街的商户全部停止营业、所有游客全部撤离景区。

在“慕蓝民宿”里,从成都专程到东山看海的游客杜向前一家已收拾好行李,正在办理退房手续。“很遗憾,遇到台风,没玩得尽兴!”杜向前表示,会找个时间再来福建旅游。

“南门湾就像个口袋,如果台风正面袭击的话,这里必然会有狂风巨浪。这两天,铜陵镇挂钩干部、社区干部和志愿者全员出动,对辖区内的商铺、住户进行了3轮入户排查和宣传。”铜陵镇二级主任科员、顶街社区挂点干部朱春武介绍,截至26日傍晚,南门湾景区100多家(摊)餐车、商铺全部停止营业,南门湾沿岸前三排住户、商铺共165户门窗已经加固完成,人员全部转移,应急和防汛物资也准备到位。

作物抢收 应收尽收

26日,台风“杜苏芮”不断逼近,大风携雨来。在福鼎市白琳镇车洋村百亩水蜜桃种植基地,桃树连绵成片,饱满圆润的水蜜桃挂满枝头,随风摇摇欲坠,果农刘永赞心焦不已。

“老刘,我们来了!趁台风来临前,赶紧把剩下的桃子收好。”随着话音由远及近,车洋村党支部书记杨石华领着一支抢收队伍,匆匆赶来,“从接到台风预警开始,我们就组织村‘两委’成员、党员和村民代表共40多人,分批帮助果农采收水蜜桃、葡萄等,将可能出现的损失降到最低”。

乌云翻涌,雨点密集,“抢收组”一行提上果篮,快速穿行在低矮粗壮的桃树间。采摘、搬运、分拣,一上午过去,丰收满满,刘永赞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种植水果最怕台风天,轻则断枝落果,重则连根拔起。”刘永赞介绍,今年该基地总产量可达12吨,从14日开始,他就组织工人陆续采摘供应市场。“还剩下近4吨没采完,要是遇上台风,采摘不及时,订单完成不了,最少损失10万元。现在在大家的帮助下,全收回来了,也不枉费这一年的辛苦!”

一望无际的稻浪在大风中不停地翻滚,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马不停蹄地运回稻谷……26日,记者在福清市江镜镇后地村的大利现代农业发展公司稻田里看到,收割机器和种粮农户忙得热火朝天,在第5号台风“杜苏芮”到来前抢收早稻,避免因台风造成损失,确保颗粒归仓。

今年,福清市种植早稻面积达5.54万亩,预计总产量可达2.25万吨。7月中旬以来,当地早稻进入成熟、收割的关键时期。饱满的稻穗如果不能及时收割,容易因台风、暴雨导致倒伏,不仅会降低产量,还会给接下来的晚稻种植带来不利影响。

“这些稻谷本来计划四五天之后开始收割的,现在为了避免被台风刮倒,必须提前完成收割。”福清市大利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敏介绍,该公司在当地种植的早稻面积有500多亩,所有员工一起上阵,加班加点抢收,争取在台风到来前完成收割。

据了解,今年天气总体向好,福清市早稻成熟期比去年略早,收成也好。台风来临前,全市共投入60多台收割机,全力争取完成抢收。“下一步,我们将在台风后抢抓晴好天气,迅速栽插晚稻,确保全年粮食稳产、增收。”郑敏说。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26日,在平潭流水码头靠泊点,渔民正抓紧时间上岸避风。福建日报记者 张哲昊 通讯员 江信恒 摄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26日,在福清市大利现代农业发展公司的稻田里,收割机在抢收早稻。福建日报记者 卞军凯 通讯员 薜晓娟 吴桂龙 摄

标签:

推荐阅读>